经济犯罪辩护网
京都律师事务所
杨佰林律师电话:13816613858
网站首页 > 孙国祥: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二)
查看详细本站律师


杨佰林律师

       杨佰林律师,北京京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部主任,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山东商会法律顾问团团长。律师执业十八年,主攻经济犯罪、职务犯罪、金融证券领域犯罪的刑事辩护,承办过力拓案、安徽兴邦集资诈骗37亿案、武汉东风汽车公司挪用一亿元社保资金案、无锡国土局正副局长受贿案等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案要案,是国内经济犯罪领域的资深律师。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3903A室

Email: 13816613858@163.com    

电话:13816613858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孙国祥: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二)


发布时间:2022-8-29 23:52:11 来源: 浏览:183
568
单位犯罪是刑事政策的产物,单位犯罪的发展同样受变动不居的刑事政策掣肘。晚近以来,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正在转型,其重要标志就是司法机关正在实践作为现阶段应对单位犯罪重要制度的企业合规改革,体现的是国家与企

  

   注释:

   ①参见何秉松:《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页。

   []艾伦·O.赛克斯、丹尼尔·R.费歇尔:《法人犯罪》(),李秀梅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佐伯仁志:《制裁论》,丁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25页。

   ④张克文:《拟制犯罪和拟制刑事责任——法人犯罪否定论之回归》,《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⑤毛玲玲:《公司刑事责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63页。

   ⑥同注⑤,第58页。

   ⑦黎宏:《单位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⑧劳东燕:《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9页。

   []维克拉玛蒂亚·S.卡纳:《法人刑事责任:目的何在?》,高光明译,载[]格卢夫等著,刘仁文等编译:《哈佛法律评论:刑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⑩储槐植、江溯:《美国刑法》(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

   (11)李鄂贤:《法人刑事责任的本质转变与法人犯罪立法的未来改革》,《法学杂志》2019年第5期。

   (12)赵秉志:《单位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13)杨国章:《我国单位犯罪研究30年的回顾与反思》,《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4)参见蒋熙辉:《美国SARBANES-0XLEY2002法案刑事责任条款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15)彭莎:《公司犯罪之刑事政策》,《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16)参见[]维克拉玛蒂亚·S.卡纳:《法人刑事责任:目的何在?》,高光明译,载[]格卢克等著,刘仁文等译:《哈佛法律评论:刑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17)同注(16),第226-227页。

   (18)参见[]保罗·H.罗宾逊:《归咎的刑事责任》,王志远、陈琦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69页。

   (19)参见江溯:《美国〈模范刑法典〉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版,第175页。

   (20)由于统计的标准以及对一些单罚制的犯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到底有多少单位犯罪,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形成共识性的统计数字。

   (21)参见赵秉志、侯帅:《当代中国公司犯罪争议问题研讨》,《现代法学》2014年第4期。

   (22)参见曾友祥、王聿连:《单位犯罪存在范围的批判性反思》,《法学杂志》2012年第2期。

   (23)黄祥青:《论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办:《刑事审判参考》2013年第1(总第90),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71页,第277页。

   (24)赵秉志、刘志伟:《海峡两岸法人犯罪立法的比较研究》(),《河北法学》1998年第4期。

   (25)参见陈国庆等:《〈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的理解和适用》,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公检法办案指南》2010年第6(总第12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页。

   (26)蒋熙辉:《公司犯罪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7页。

   (27)郭自力、陈文昊:《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意涵》,《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28)赵能文:《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处罚标准宜统一》,《法学》2015年第1期。

   (29)参见蒋熙辉:《美国SARBANES-OXLEY2002法案刑事责任条款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30)彭莎:《公司犯罪之刑事政策》,《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31)李冠煜:《单位经济犯罪刑事责任比较研究——以德国、日本和我国刑法理论为视角》,载周赟主编:《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总第26),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0页。

   (32)杨兴培:《(法人)单位犯罪立法理论与实践运作的逆向评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3)陈学权、陶郎逍:《企业犯罪司法轻缓化背景下我国刑事司法之应对》,《政法论丛》2021年第2期。

   (34)李翔:《单位犯罪司法实证问题研究报告——以上海地区20102012年为样本的分析》,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2015年第2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270页。

   (35)参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安中刑一初字32号刑事判决书。

   (36)[]维克拉玛蒂亚·S.卡纳:《法人刑事责任:目的何在?》,高光明译,载[]格卢克等著,刘仁文等译:《哈佛法律评论:刑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页。

   (37)黄祥青:《论单位犯罪的处罚标准》,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办:《刑事审判参考》2013年第1(总第90),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271页,第277页。

   (38)罗庆东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理解和适用》,载姜伟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总第7),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39)一些学者对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适用不同的追诉标准提出异议,认为这种区分实际上限制了公司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不利于威慑作用的发挥。参见毛玲玲:《公司刑事责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页。

   (40)[]佐伯仁志:《制裁论》,丁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31页。

   (41)参见毛玲玲:《公司刑事责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82页。

   (42)参见彭凤莲:《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看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趋势》,《法学杂志》2008年第5期。

   (43)参见郭自力、陈文昊:《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意涵》,《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44)同注(43)

   (45)参见李本灿:《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机制的完善:企业犯罪视角的展开》,《法学评论》2018年第3期。

   (46)参见[]杰瑞米·侯德:《阿什沃斯刑法原理》,时延安、史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185页。

   (47)[]佐伯仁志:《制裁论》,丁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41页。

   (48)[]芝原邦尔:《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49)[]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页。

   (50)参见[]维克拉玛蒂亚·S.卡纳:《法人刑事责任:目的何在》,高光明译,载[]格卢克等著,刘仁文等译:《哈佛法律评论:刑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51)张克文:《拟制犯罪和拟制刑事责任——法人犯罪否定论之回归》,《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52)所谓刑罚的水波效应,是指惩罚罪犯对其他人(与犯罪行为无涉、但与罪犯存在某种社会关系的第三人)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53)[]杰瑞米·侯德:《阿什沃斯刑法原理》,时延安、史蔚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192页。

   (54)参见林静:《刑事合规的模式及合规计划之证明》,《法学家》2021年第3期。

   (55)[]神山敏雄:《日本法人犯罪的处罚制度即理论》,陆庆胜译,载顾肖荣主编:《经济刑法(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56)谢冶东:《法人犯罪立法的国际经验及其中国的借鉴》,《法治研究》2013年第8期。

   (57)[]神山敏雄:《日本法人犯罪的处罚制度及理论》,陆庆胜译,载顾肖荣主编:《经济刑法(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58)[]哈伯特L.帕克:《刑事制裁的界限》,梁根林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55页。

   (59)[]维克拉玛蒂亚·S.卡纳:《法人刑事责任:目的何在?》,高光明译,载[]格卢克等著,刘仁文等译:《哈佛法律评论:刑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8页。

   (60)同注(58),第358页。

   (61)[]芝原邦尔:《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页。

   (62)李鄂贤:《法人刑事责任的本质转变与法人犯罪立法的未来改革》,《法学杂志》2019年第5期。

   (63)周振杰:《法人犯罪立法的批判性政治解读》,《法治研究》2013年第6期。

   (64)黎宏:《单位犯罪论的现状和展望》,《人民法院报》2020514日。

   (65)李梁:《环境污染犯罪的追诉现状及反思》,《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66)马明亮:《作为犯罪治理方式的企业合规》,《政法论坛》2020年第3期。

   (67)[]佐伯仁志:《制裁论》,丁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页。

   (68)陈学权、陶郎逍:《企业犯罪司法轻缓化背景下我国刑事司法之应对》,《政法论丛》2021年第2期。

   (69)李冠煜:《单位经济犯罪刑事责任比较研究》,载周赟主编:《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总第26),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5页。

   (70)邹玉祥:《单位犯罪的困境与出路——单位固有责任论之提倡》,《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71)时延安、敖博:《民营经济刑事法制保护的政策目标及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72)参见[]乌尔里希·齐白:《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周遵友、江溯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271页。

   (73)参见李翔:《企业刑事合规的反思与合理路径的构建——基于我国单位犯罪原理的分析》,《犯罪研究》2021年第5期。

   (74)参见[]弗兰克·萨力格尔:《刑事合规的基本问题》,马寅翔译,载李本灿等编译:《合规与刑法——全球视野的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74页。

   (75)参见孙国祥:《企业合规改革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年第5期。

   (76)参见林静:《刑事合规的模式及合规计划之证明》,《法学家》2021年第3期。

   (77)[]佐伯仁志:《制裁论》,丁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43页。

   (78)万方:《企业合规刑事化的发展及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2期。

   (79)李本灿:《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合规机制——以刑事合规为中心》,《法学研究》2021年第1期。

   (80)赵炜佳:《论刑事合规的刑罚哲学根据》,《政法学刊》2021年第4期。

   (81)朱孝清:《企业合规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法治研究》2021年第5期。

   (82)[]芝原邦尔:《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可能涉及版权或其它民事权利问题,请勿擅自转载或者使用,本网站并未对使用该等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许可和保证,由此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本网站所包含文字、图片等全部信息亦仅用于介绍本站和促进了解的目的,如您认为相关内容涉及您的自有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接到您的通知并核实有关情况属实后,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